本期嘉宾:程毅老师
所属行业:家庭教育
客户介绍:老鲍对话标杆第346期,邀请了美国双博士爸妈IP创始人之——程毅老师。他是理学博士、工科博士后、材料公司研发科学家,现居美国。知名著作有《家是另一个学校》。他和太太两人共同创立了“美国双博士爸妈”IP,视频号获得50万+关注,是第一批海外原创自媒体博主。
本期详解双博士家庭教育博主,如何将视频号做到粉丝50万+。欢迎一起走进这次特别的对话!
创始人创业历程
老鲍:程老师介绍一下你们的业务吧。
程老师:我叫程毅,我们的帐号名字叫美国双博士爸妈,我是其中一个博士,我太太是另外一个博士。我是在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的凝聚态物理学攻读博士,然后在马里兰大学做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后,研究方向是生物物理和生物材料这个方向,我现在在一家科技材料公司做研发科学家,主要做材料的成像和分析。我太太她是马里兰大学的教育学博士,之前在哈佛进修过,曾经在特拉华州做过教育厅的专员,现在在一家私立的 K12 学校教中文。
我们是 2016 年开始做微信公众号,最开始是以图文的形式,从 2021 年开始,有了视频号之后,我们就开始琢磨,怎么样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我们的内容,由于我们是高度原创,视频质量还不错,很快就成为了第一批海外原创的自媒体人。
我们店铺主要依附于小鹅通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可以把我们的知识内容放到视频号的平台上,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我们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家庭教育,另外一个是国际教育。
家庭教育这部分是围绕着我和我太太写的一本书展开的,这本书叫《家是另一个学校》。为什么叫《家是另一个学校》,我们提倡的观念是,家是除了家长可以教育孩子的地方,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一个地方,家是孩子和父母一起的学校,针对这本书,我们也有配套的视频课内容。
在国际教育方面,因为我跟我太太都是长期旅居美国,我在美国有 10 年的时间是在高校里面,所以我们对教育体系内部比较熟悉,也比较有洞察力,所以我们主要跟大家介绍美国的教育,我也会带大家走访美国的各大名校。
老鲍:我有个好奇的点是,你之前研究的是物理专业,你也算是以斜杠的身份加入到教育学中,想问一下你当时是怎么考虑加入进来的?
程老师:我太太是一个文科生,她比较善于开创一些新的项目,她当时看到微信公众号不错,所以她就注册了一个开始写。但是我太太是属于那种特别有激情,但是执行力偏弱的人,于是当时写文章的任务就落到了我这个理工男的身上,我是理工科出身,平常经常写科研论文,写作会比较严谨,所以我就非常认真地开始写。
结果后来发现我太太写的文章阅读量没有我写得高,于是我开始去帮我太太做一些教育分享。这是其中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我那时候也正好做了爸爸,儿子年纪很小,我自己对家庭教育也很感兴趣。我也不知道怎么教小孩,所以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一并去帮助大家解决教育的问题。
因为我每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教育类的文章都是原创的,我自己写的过程中都会做大量的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把我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就理得很清晰了,所以这个过程也帮助我做了一个量变的积累。
我们 2021 年开始做视频号也是抱着一边学习一边分享的态度,当时赶上了视频号平台发展的时间点,也跟平台一起成长了,视频号后来发展得蛮快的。
我在直播间也会被经常问到,博士为什么要做直播?我觉得有三点。第一,我觉得中国最应该掌握流量的实际上应该是知识分子,我觉得网上有很多有误差的、有误导性的,没有科学根据的,可能单纯只是吸引眼球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内容是参差不齐的。除此之外,我认为如果你是认知是比较高的一批人的话,我觉得是有义务去传播一些正面的,还有价值的、有逻辑的、有营养的、有数据支持的一些内容,你不仅有能力,而且应该是有义务去做这件事情。
在哈佛大学有一位叫托尼瓦格纳的博士,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对我和我太太影响都非常深刻。他说“这个世界不在乎你知道什么,这个世界更在乎你运用你的所学去做了什么改变“。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就是,你学到的一定要教人,只有传递生命才有意义。
第二点是,英文里面有一个单词叫做“gift”,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意思是天赋,另外一个意思是礼物。礼物它只有在我去跟别人分享之后,它才能成为一个礼物。那天赋也是一样的。我的天赋我放在兜里面,没有任何人知道,那你对社会的影响是0。但是如果说你把你的天赋跟社会去分享,你的天赋影响更多的人的话,那你这个天赋才能真的产生价值。
第三点,我们这个时代在快速地变化,这个时代其实没有铁饭碗,你需要有与时俱进的能力,这个可能是真正的铁饭碗,才能不被时代抛弃的。那不被抛弃最好的方法就是躬身入局,拥抱新事物。我之前也在视频号聊过,零流人才跟一流人才和二流人才的区别,我觉得即便你做不了零流人才,做一个跨界人才也可以。
课程产品
老鲍:想问一下程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决定做课程的?
程老师:我们推出的第一个课程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我因为我们这两本书推出来之后很多人会去读,但是在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大家在读第一遍时大概只能吸收 20%-30% 的内容,那还要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很多家长没有这个时间通过反复阅读去获取内容,那么我们当时就想能不能把这些内容做成视频课程,一个是加强大家对于输入内容的了解,另外也是为了照顾到很多家长。
所以我们做课程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为了帮助大家,可以让大家在开车的时候也能听一听,闲暇的时候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也能学一学。
所以我们第一个课程“国际视野下的家庭教育课程”是一个 100 节的视频课。这个课程可以帮助大家学到国际视野下的家庭教育思维和方法。
针对国际教育这一块,我通过直播的形式,带大家走访了很多美国的大学,每一所大学我都是精心准备,所以当时就有个家长说,程老师这些你都免费给我们,我们不好意思,你要不把它变成课程,我也付你点钱,我们也不好意思白蹭你的免费讲解。所以后来我就把我所有的名校访校也做成了课程。
其实每一节课、每访一个学校成本还是蛮高的。像如果我飞到西海岸的话,一张机票可能就 1000 美元,旅馆一晚上可能要 200 美元,我还要拿着云台,带大家走大概两三个小时,其实这个成本和付出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课程其实不赚钱,基本上就是持平的状态。
所以在课程营收这一块我们的成绩不算突出,但是在内容方面,怎么样去打造精品内容,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也是我们最初做课程的一个初衷。
IP打造方法论
老鲍:你视频号上面有50 万的粉丝,想问老师是怎么让号成长的,能给我们分享一些感受嘛?
程老师:从运营角度上讲,我们其实正好赶上了视频号平台的一个上升期,能达到这个体量和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从内容创作角度上讲,第一点我觉得是量变到质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个是亘古不变的。我们视频号第一波粉丝就是从微信公众号来的,微信公众号我们积累了大概有6-7年时间的粉丝,你的收获会和你在平台上投入的时间成正比的。
那第二点就是我经常跟大家说1万小时定律,要去花时间洞悉事物背后的逻辑,深入了解事物背后的原理,发现自己的差距,掌握平台的规则,是实现从线性增长到指数型增长的一个关键的一个因素。
在短视频领域很简单,吸引眼球的三个“B”。第一是baby,婴儿是很可爱的 。第二是beauty,美女也很吸睛,很养眼.第三个就是Beast,野兽还是非常让人崇敬的,这个是吸引眼球的底层逻辑。最后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内容,一定是内容为王,如果你的内容没有独特性的话,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要去定位你自己,你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
未来展望
老鲍:你觉得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作为家长来讲,应该怎么样去面对未来的家庭教育?
程老师:人工智能时代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它让我们人类有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让我们去思考,我们做事情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跟人工智能的差异在哪里?曾经有人问过伊隆马斯克,说”如果说你做的事情人工智能可以比你做得更好,那你会怎么样去选择?”
伊隆马斯克思考了几秒钟,他说:“你知道吗?我的所有的这些公司,Space X、特斯拉等等,我每天可能会花十几个小时去工作。如果说我意识到我的工作能够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话,那我会重新思考有哪些事情是值得我去做的。”
他说,如果人工智能比我们做得更好的话,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要做些什么?嗯,所以人工智能对于家长教育孩子来说的话,我觉得就是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把我们人跟机器区分开来。
人工智能未来有没有可能比我们更加智慧,能够完成很多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那是很有可能的对不对。我觉得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的话,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的发明,第三次是计算机,我觉得第四次可能就是人工智能跟各个行业的结合。所以对于家长来说的话,我觉得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样去过好你的生活,怎么样去做一些独特的事情,让你的存在更有价值。
另一方面,其实人工智能可以有很多的加持,比如说自主学习,像我儿子现在他很多东西都是直接ChatGPT上面去检索的,他已经不需要老师了,课堂和教学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我们发现,授课这些东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们究竟怎么样跟它共生共存?教师是不是还需要我们?是不是还需要教师去教授课程,所有这些东西都可能会被重新颠覆和重塑。
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把它看作一个潜在的威胁,而是应该把它看作一个技术进步的东西。因为任何一个技术,都是一个工具,取决于怎么去利用这个工具,取决于人们怎么看待这个工具。
所以我觉得技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技术肯定是要往前走的,但是我们要在技术的革新之下,去找到我们自己的位置。
扫码咨询